Apr 19, 2012

可能係香港最好的藝術館



亞洲協會藝術館 Asia Society Gallery 由一所軍火庫經活化再用後,成為一座藝術館亦是亞洲協會新會址,建築師巧妙地新造了“V形雙層”天橋將三棟零散高低不一的古舊建築連繫一起,串成一組建築群,更覺統一,關係亦親密多了。該橋的設計原是成一直線的,但為保存“果蝠”棲息之地而改為“V形”。展館不大但有國際級博物館的氣派!如無意外將會陸得到建築獎項,拭目以待。


而開館展“緣生意轉 • 佛教的藝術 Transforming Minds • Buddhism in Art 已於二月十日開始展至五月二十日,設有精簡導賞,值得花點時間一聽。其中蒙天 • 波瑪的名作《蓮聲》,是將許多赤陶鐘一行一行疊起成為半圓形的牆,上面加金蓮莖和蓮瓣。作品雖然沒有一個佛像,但站在其前面,內心會不其然產生一種和諧與安寧。


Michael Joo 的宇宙寶貝》令人眼前一亮,用了鏡、平板電視、錄像投影、光纜、即視監控攝影機及公元二世紀末的犍陀佛像組成,效果震撼,意念新鮮而令人反思,更成為此次展覽的重點作品。


唯一美中不足藝術館內 AMMO 餐廳還未投入服務,未能賞展之餘嘆嘆咖啡,有點可惜。


 Asia Society Hong Kong

 

Apr 17, 2012

跟住呢...



正如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所說“所謂出色的專業人士,指的就是能持續不斷表現自己專業能力的人。”

相信坂本龍一就是其中一位。

《音樂使人自由》裡談及了坂本龍一由求學時期到最近(2009)的口述自傳,國中時期(初中)曾提及一段感受就相當有趣:

...不經意看到了德布西的《弦樂四重奏》...
我偷偷把這張唱片帶走... 聽了之後,我感到極度震撼。

...也許由於太過著迷,我逐漸將自我與德布西混在一起,對他經歷的一切感同身受,漸漸認為自己就是早已逝世多年的德布西,覺得自己就是他投胎轉世而來。我甚至心想:自己為什麼會在這種地方?又為何是說著日文?我還會模仿德布西的筆跡,在筆記本上練習他的簽名「Claude Debussy」,總共寫了好幾頁之多。


另一片段比較深刻是坂本龍一於一九九零年已經移居紐約,二零零一年當他剛從巴西完成工作返抵紐約,便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...

他還拍了照片...


由小學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YMO - Yellow Magic Orchestra,為貝托魯奇的電影《末代皇帝》配樂,邁向世界到從事許多環境保護以及和平反核的活動,推動「more trees」。發起反地雷的音樂計劃 – zero landmine 等等,內容豐富多采。 

跟住呢... 我就去尋找德布西 Claude Debussy...
原來他倆的音樂又實在感覺相當近似喔!


坂本龍一以一曲Opus紀念武滿徹老師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7HtJ5319Bo

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
http://sitesakamoto.com/

然後...



一面聽著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,一面寫這篇blog,實在享受。回想起閱讀他的著作《感動,如此創造》,描述認真的音樂事業, 其中提及若果久石讓需要在音樂演奏會上彈奏鋼琴,大師如他還會於演奏會前幾天每天練琴十多小時以上,認真程度令人佩服,成功那有僥倖 

當然一定不可不談他的創作靈感,訓練直覺能力的方法等等,從事創作的不可錯過。

嚴肅的探討世界電影配樂方式,研究亞州音樂文化,其中提到他為一部韓國電影配樂的經驗,然後令我發現了這一部電影... 歡迎來到東莫村》(Welcome to Dongmakgol)


電影講述一九五零年南北韓內戰,加上美國盟軍於一個隔世桃花源 – 東莫村發生的連串事故,故事題材特別而不乏娛樂性,可喜可敬,令人深思。難怪在韓國叫好叫座,獲獎無數,更包括由久石讓負責電影配樂的最佳電影配樂獎。


久石讓 Joe Hisaishi
http://www.joehisaishi.com/index.php


歡迎來到東莫村其中精采一段
Welcome to Dongmakgol - Rain scene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cvO_3hlpRo&feature=related


Apr 3, 2012

向MPW致敬



估不到一份娛樂消閒雜誌會做如此這般題材,實在難得,十分可敬!剛剛出版最新一期(2264)明報周刊,一刊三冊其中別冊MPW封面主題《欄杆處處,圍城管治》,探討連綿欄杆現象,將香港人習以為常的欄杆陣化作主角,跟學者、權威研究城市空間管治;當中管治取態等等課題...  有趣有心...

 



向MPW致以特別敬意!


鄧達智於四月五日蘋果日報專欄亦有提及...
「欄杆圍籠之城」: